时间:2017-10-26 13:15:57
8月27日沈阳交响乐团演出“室内乐作品”专场音乐会,从欣赏体验方面来说,这是一次令人感到舒缓和高雅的音乐之旅。
“室内乐”是由18世纪欧洲的贵族们在“家中”演奏音乐而流行和发展的,为了在室内演奏而创作,因此乐曲结构简单,展现的是优美、抒情、精致细腻的音乐风格。这种类型的音乐相比交响曲更要求音色的融合,更突显音乐的优雅和细腻,因此室内乐的作品有着更高的艺术品味。这场音乐会最大的亮点是曲目的安排:《杜卡fanfare》——铜管重奏、《德沃夏克小夜曲》——木管重奏、《柴可夫斯基小夜曲》——弦乐重奏,这样等于是把交响乐队“拆”开,各声部分别演奏一首乐曲,使观众对交响乐的声部构成和声音特点可以有更进一步的了解。
首先开场的是《fanfare》,法国作曲家杜卡(1865-1935)继承了法国音乐传统中音乐的色彩性地位,却又不同于圣-桑、德彪西的创作道路而自成一格。这首音乐出自他的芭蕾舞剧《仙女》(La peri,1912)开场的段落,舞剧的故事发生在伊朗,所以音乐有着明显的地域性色彩。Fanfare,指的是铜管乐器齐奏的意思,中文可译作“号角齐名”。乐曲以4小号、4长号、5圆号、大号的编配,加上舞台上几位演奏家均站立演奏,令此曲大放光彩,音色嘹亮柔和,声音和谐悦耳,一开场就带给观众直观地愉悦感。
接着演出的是《木管小夜曲》,这是德沃夏克(1841-1904)最著名的一首木管重奏。除了“自新大陆”交响曲之外,重奏室内乐是最能够展现德沃夏克创作才华的领域,这首作品的谱写只用了两星期便一气呵成了。乐器编制豪华,且颇有创意,3圆号、2双簧管、2单簧管的基础上加入了大提琴和低音提琴;还采用双簧管和单簧管代替长笛主奏旋律的惯例。另外,这支乐曲的节奏也极富流动性,始终贯穿了规律的节奏,由不同乐器轮番演奏,平添了音乐的灵动气质。弦乐器的加入使木管之间的音色更加地融合,也使得低音更加地宽广,整首乐曲声音饱满、丰富。这样的音乐对于演奏者之间的配合度要求很高,几种音色富有个性的乐器组合在一起,一来要对音色细致的控制,二来要有共同的“呼吸”方能整齐。音乐会上,可以看出指挥和演奏员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,才能有这样的和谐之音从舞台传出。
最后的一曲《弦乐小夜曲》乐队将优美的声音发挥到极致,柴可夫斯基(1840-1893)的音乐总是让中国的听众感到熟悉和亲切,其中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他那极大的天赋所谱写的旋律,令多少人为之陶醉。而这首小夜曲之所以闻名已久,正在于它的每个乐章都各有千秋,每个乐章的主题旋律都让人大饱耳福,作曲家“旋律大师”的美名在此展露无遗。沈阳交响乐团在本场音乐会上采用了豪华的乐队阵容,弦乐(一、二、中、大、低)采用10/8/6/6/4的编制。大编制的弦乐队不仅是音量的加强,声音更加地宽阔、浑厚,使老柴原本就极为优美的旋律更加曼妙,内心仿佛装载了一艘小船,尽情游荡于浩瀚的音海中。
整场音乐会,铜管的嘹亮、木管的灵动,加上弦乐的优美绵延不绝,由始至终都在和谐的音色包围下,愉悦感顿生,让观众真正地从听觉感官上收获了一次优美至极的欣赏体验。
王碧琳 报道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
Copyright 2013-2014 www.syjxyt.net All Rights Reserved. 辽ICP备2023003013号-1 在线QQ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