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17-7-13 14:28:13
这场音乐会将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,世界上几个代表性的民族各自的风情特点,用音乐的形式展现给大家。美国的轻松诙谐,捷克的淳朴、热烈的民风,俄国民族民间舞曲和经典的电影音乐,音乐会由青年指挥卞思聪和沈阳交响乐团的演奏员们为大家呈现。
一 伯恩斯坦与《坎迪达》
首先开场的是美国作曲家伯恩斯坦的《坎迪达》序曲,《坎迪达》是伯恩斯坦最负盛名的音乐剧之一。伯恩斯坦对交响乐的贡献是完全可以载入美国音乐史册的,他生于1918年,才华横溢,身兼指挥、作曲、音乐教育家多方面的音乐活动。在他的音乐世界里,从不区分爵士乐,还是莫扎特交响曲,他从不认为音乐有“阳春白雪”和“下里巴人”之分,他的音乐语言非常有特色,伯恩斯坦只相信“音乐就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”,这也许就是他的音乐深受人们喜爱最主要的原因吧。
沈阳交响乐团演出了他的《坎迪达》序曲,“灿烂”,“刺激”,用来形容这首乐曲再合适不过了。1957年1月,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将《坎迪达》序曲呈演于卡耐基音乐厅,炽热的快板,节奏与节拍变化之快令人目不暇接,当中的木管和弦乐的一段小调旋律,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。结尾三拍子的舞曲以及渐强热烈的气氛使乐曲获得成功。之后,伯恩斯坦曾说,“《坎迪达》是我特别的孩子,也是我倾注毕生心血的一部作品”,虽然他创作的这部音乐剧由于某些社会原因,并没有得到观众认可,但这首序曲却因为独特的风格而深受欢迎,如今已经成为一首十分有名的安可曲。
二 鲍罗丁与《波罗维茨舞曲》
俄罗斯音乐在世界音乐史中一直占有着重要的一席之位,强力集团五位成员的民族主义风格像一朵奇特又艳丽的花朵,在一处角落里盛放。当晚演出的这首乐曲是鲍罗丁最著名的歌剧《伊戈尔大公》中非常著名的几处音乐段落,由集团另一位成员里姆斯基-科萨科夫改编成了管弦乐组曲后,经常被世界各地的乐团演出。
这首组曲被称为《波罗维茨舞曲》,乐曲开始弦乐和圆号奏出持续音,仿佛从远处飘来,表现波罗维茨民族音乐宽广辽阔的特征。在此衬托下,长笛奏出轻柔忧愁的音调。接着,由英国管和圆号呈现圆润委婉的主题,充满着浓郁的思乡愁绪。(这段主题由于极其优美而闻名,又被称作《鞑靼人之舞》。)随后速度转快,单簧管吹出民间的舞曲旋律,接着突然进入的定音鼓后,整个乐队在快板的速度上奏出歌剧中赞颂波罗维茨首领的旋律,使乐曲情绪陡然急转,表现出粗狂强壮的特点,结尾段落的音乐在雄壮的高潮中有力地结束。《鞑靼人之舞》的旋律带有东风色彩,优美如歌,被改编成很多版本上演,深受人们喜爱。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流行音乐歌后莎拉布莱曼演唱的《天堂里的陌生人》。(Stranger in Paradize 由罗伯特·莱特配词)。这段音乐听过之后让人久久难忘,很多人在音乐会结束后都会不由之主地哼唱,可见这首乐曲流传之广。
三 肖斯塔科维奇与电影《牛虻》
肖斯塔科维奇为电影《牛虻》创作的音乐段落,精选编配成管弦乐组曲,在这场音乐会中演出。这位伟大的前苏联作曲家,他是20世纪的交响曲大师,可他又是一位擅长通俗音乐的能手,为戏剧、舞剧、电影创作的声乐和器乐作品,同样是经典,常在音乐会上演奏。这首《牛虻》组曲中,沈阳交响乐团演出了其中比较著名的七段音乐,这些音乐为配合电影情节而作,因此有着鲜明的性格和深刻的情感,比如独奏小提琴的旋律(第8段“Pomahc”)表现了年轻的亚瑟温暖而又善良的情感世界;弦乐奏出悲壮的旋律(第11段),象征着成为了革命者的牛虻顽强地性格以及大无畏的牺牲精神。
肖斯塔科维奇的名字在音乐发展的长流中,总是特别的显眼,他经历了沙皇时期、二月革命、十月革命、卫国战争、斯大林逝世等,20世纪的苏联遭遇着社会意识形态的重大转折,面对这一切,肖斯塔科维奇用自己的方式,表达着自己的生活和思想。他从不会回避社会问题,反而将所有的思想寄予音乐创作中,写出了一部部伟大的作品,他的音乐作品就是“一部数十年的编年史”,作品之丰富,囊括了所有的音乐体裁,更因为其创作的特殊历史时期,肖斯塔科维奇被誉为“20世纪的贝多芬”。
四 德沃夏克与《斯拉夫舞曲》
德沃夏克是19世纪末捷克杰出的作曲家,和他的前辈斯美塔那一同被认为是捷克民族音乐的创造者。德沃夏克童年学习小提琴,后来才开始尝试作曲,这位勤奋努力、朝气蓬勃的年轻作曲家曾得到多位前辈的赏识和帮助。由于家境贫寒,德沃夏克的音乐之路,除了自身的创作天赋以外,这些来自外界的帮助同样十分重要。他的德语老师安东·李曼说服了希望他做屠宰行业的父亲,从而让他继续学习音乐。在剧院当中提琴手的十一年里,他在斯美塔那的指导下学习了民族音乐的最初创作。后来,他获得奥地利文化部奖学金,音乐评论家汉斯立克和勃拉姆斯的举荐起到关键作用。而这首《斯拉夫舞曲》的创作也和勃拉姆斯有着直接关系。勃拉姆斯很欣赏德沃夏克音乐中清新的民族气息,他把德沃夏克引荐给出版商希姆洛克,应出版商要求,德沃夏克才创作了这首《斯拉夫舞曲》,(这首舞曲起初是为钢琴二重奏而作,希姆洛克请他按照勃拉姆斯《匈牙利舞曲》的模式写一组舞曲,在钢琴曲获得巨大成功后,又改写成管弦乐)德沃夏克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写成了这8首民间风格的舞曲,十分受欢迎,甚至流传到英国和德国,它欢快淳朴的民族风格让人们耳目一新,使德沃夏克成为了国际知名的作曲家。相隔八年后,他才又写了第二集《斯拉夫舞曲》,这16首舞曲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。
沈阳交响乐团演出了其中最著名的三首——充满青春活力的第一集第1、8首;以及温柔迷人的第二集第2首。第二集第2首是流传最广的乐曲,包含着忧伤沉思的乌克兰杜姆卡舞曲、轻快活跃的波兰玛祖卡舞曲,音乐明暗对比、情绪的悲喜交加是这首乐曲最成功的特点。这些曲子最引人入胜的地方是它的舞曲节奏,包括波尔卡舞曲、弗里安特舞曲、斯卡切那舞曲、奥特茨梅克舞曲、波兰舞曲、克洛舞曲等,全部采用典型的捷克舞曲,但德沃夏克只吸收了舞曲中最基本的部分——节奏,没有采用舞曲的曲调,创造性的委婉与抒情、响亮悦耳的旋律都是作曲家独创的。有的欢快、有的忧伤、有的沉思、有的幽默,他通过表现斯拉夫民族的特点,使音乐极富感染力。德沃夏克用节奏鲜明的曲调,反映了斯拉夫各族人民的性格和生活。
五 里姆斯基-科萨科夫与《西班牙随想曲》
《西班牙随想曲》是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子,是俄国杰出的作曲家和教育家里姆斯基-科萨科夫1887年创作的,作曲家曾说:“按照我的计划,这随想曲应该闪烁着炫目的管弦乐色彩,结果我显然没有错误。”的确,色彩的绚烂正是这首曲子最抢眼的特点,作曲家的原计划是打算写一部以乐队伴奏的小提琴幻想曲,但显然管弦乐配器大大丰富了乐曲的色彩,更能达到作曲家的构想。里姆斯基-科萨科夫真正的职业是一位海军军官,他经常游历各国,西班牙民间舞曲吸引了他的兴趣,无比丰富的配器结合西班牙有特色的舞曲素材,创作了这首以明朗、绚丽带动极大热情的《西班牙随想曲》。
这部随想曲包括五个不间断的乐章,始终以“阿尔伯拉达”(Alborada)主题贯穿起来,第二段圆号奏出一段深思、宁静的旋律,再用不同的音色和乐队织体对这段主题进行变奏,英国管与圆号的相互呼应犹如一幅大自然的风景画般和谐、安静。不同色彩的乐器solo演奏是乐曲的一大特色,圆号加小号、小提琴、长笛、单簧管、竖琴均有华彩乐段(第四段“场景与吉普赛之歌”),以此来增加色彩的表达。结尾段落再次出现阿尔伯拉达主题,不断渐快、渐强,在极其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全曲。
以这样富有特色的乐曲构成了一场音乐会,必定会相当精彩,乐曲色彩丰富、情绪变化多样,而特别之处在于,这几首乐曲在当时都曾经风靡全球。经过了岁月的更替,当时的流行已经转变为现在的经典,优秀的佳作无论在何时何处上演,总是会极大地满足人们的心灵。欣赏这场音乐会,既是在品味不同民族的特色音乐文化,又同时享受了美好的听觉体验,仿佛完成了一次美妙的心灵之旅。
王碧琳 报道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
Copyright 2013-2014 www.syjxyt.net All Rights Reserved. 辽ICP备2023003013号-1 在线QQ: